按拼音查找
带弊字的成语
带弊字的成语有哪些,例如针砭时弊这样含有弊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?下面为您展示更多关于带弊字的成语!
针砭时弊
成语解释
发现或指出错误等,劝人改正。“针砭”本意当然是说用针刺、砭刮治病。现在常引申为指出、发现和治理(错误);“时弊”是指当时社会的弊病。两者合在一起,“针砭时弊”是当今常见用语,当然是说像医病一样,指出时代和社会问题,又针又砭,求得改正向善。“针”侧重于思,“砭”侧重于言。
成语出处
语出《后汉书》,原指品评人物,现常用于文雅的说长论短。因此,“针砭时弊,月旦社会”便不难理解它的抨击时弊谋求社会进步的积极含义了。
政荒民弊
成语解释
荒:荒废,荒乱;弊:劳困,困疲。政治荒乱,百姓困疲
成语出处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规箴》:“君贤臣忠,国之盛也;父慈子孝,家之盛也。今政荒民弊,覆亡是惧,臣何敢言盛。”
权衡利弊
成语解释
权:称砣。衡:称杆。权衡:比较,衡量。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。
成语出处
邓小平《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》:“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,要依据不同对象,权衡利弊,审慎处理。”
营私舞弊
成语解释
营:谋求;舞:玩弄;弊:指坏事。因图谋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。
成语出处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四回:“南洋兵船虽然不少,叵耐管带一味知道营私舞弊,那里还有公事在他心上。”
切中时弊
成语解释
切:切合;中:恰好对上;弊:害处。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。
成语出处
宋 苏舜钦《诣匦疏 景祐五年》:“旬余日来,闻颇有言事者,其间岂无切中时弊,而绝不闻朝廷从而行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