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第二个字是则的成语
合则留,不合则去
成语解释
合:投契,融洽。意见相合就留下共事,不合就离开
成语出处
宋·苏轼《范增论》:“增年已七十,合则留,不合则去。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,而欲依项羽以成功名,陋矣。”
穷则思变
成语解释
原指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。现指在穷困艰难的时候,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。 >> 穷则思变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《易·系辞下》:“《易》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”
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
成语解释
指凡有缺点错误被人指出应该改过,没缺点、错误就用以勉励自己。
成则为王,败则为寇
成语解释
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,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,称帝称王;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,被称为寇贼。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,无人敢责难,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
孙中山《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》:“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,所谓成则为王,败则为寇,但近代文明国家,不是如此。”
行则连舆,止则接席
成语解释
行:出行;舆:车子;止:休息;席:坐席。出行时车子相连,休息时座位相接。形容两人关系密切,形影不离
成语出处
三国·魏·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昔日游处,行则连舆,止则接席,何曾须臾相失。”
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
成语解释
水能载舟,也能覆舟。比喻民可拥护君主,也能推翻君主。
成语出处
《孙卿子》:“孔子对鲁哀公曰:‘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,君以此,思危,则不危焉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