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三个字是缓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07

轻裘缓辔

成语拼音

qīng qiú huǎn pèi

成语解释

犹言轻裘缓带。形容态度从容镇定。

成语出处

明·郭贞顺《上俞将军》:“轻裘缓辔踏地来,不减襄阳晋羊祜。”

轻重缓急

成语拼音

qīng zhòng huǎn jí

成语解释

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,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卷七:“古之人有至于张空弮、罗雀鼠而民无二志者,非上之信有以结其心乎?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。”

急脉缓受

成语拼音

jí mài huǎn shòu

成语解释

比喻用和缓的办法应付急事。也比喻诗文在进行中,故意放松一笔,以造成抑扬顿挫之势。同“急脉缓灸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要不急脉缓受,且把邓翁的话撇开,先治他这个病源,只怕越说越左。”

平流缓进

成语拼音

píng liú huǎn jìn

成语解释

本指船在缓流中慢慢前进。后比喻稳步前进。

成语出处

唐·白居易《泛小轮》诗:“船缓进,水平流,一茎竹篙剔船尾,两幅青幕幅船头。”

轻裘缓带

成语拼音

qīng qiú huǎn dài

成语解释

轻暖的皮袍,宽松的衣带。形容态度从容镇定。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祜在军常轻裘缓带,身不披甲。”

急脉缓灸

成语拼音

jí mài huǎn jiù

成语解释

比喻用和缓的办法应付急事。也比喻诗文在进行中,故意放松一笔,以造成抑扬顿挫之势。

成语出处

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要不急脉缓受,且把邓翁的话撇开,先治他这个病源,只怕越说越左。”

轻敲缓击

成语拼音

qīng qiāo huǎn jī

成语解释

比喻婉转地表达意思和说明问题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陶贞怀《天雨花》第21回:“且待四个宫人到,轻敲缓击试他们。”

急吏缓民

成语拼音

jí lì huǎn mín

成语解释

对官员严格,对百姓宽和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苏舜钦《论五事》:“急吏缓民,则吏不可纵,政之大功也。”

褒衣缓带

成语拼音

bāo yī huǎn dài

成语解释

褒:阔。宽衣大带。指古代儒生的装束

成语出处

《新唐书·刘知畿传》:“博带褒衣,革履高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