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三个字是忽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39

瞻前忽后

成语拼音

zhān qián hū hòu

成语解释

瞻:视,望。形容难以捉摸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”

忽隐忽现

成语拼音

hū yǐn hū xiàn

成语解释

灯光等的闪烁时而消失时而出现

成语出处

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8回:“只见里面轻云冉冉,薄雾漫漫,远峰忽隐忽现,疏林旋露旋藏。”

倏来忽往

成语拼音

shū lái hū wǎng

成语解释

倏:极快的;忽:突然。指来去迅速

成语出处

晋·潘岳《射雉赋》:“栎雌妒异,倏来忽往。”

悠悠忽忽

成语拼音

yōu yōu hū hū

成语解释

形容悠闲懒散或神志恍惚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

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悠悠忽忽,佋怅自失。”

恍恍忽忽

成语拼音

huǎng huǎng hū hū

成语解释

神志不清、迷惘的状态

成语出处
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1回:“恍恍忽忽的似乎背后有人说道:‘婶娘连我也不认得了!’”

忽冷忽热

成语拼音

hū lěng hū rè

成语解释

指时而冷静,时而感情冲动,情绪不稳定。

成语出处

鲁迅《而已集·读书杂谈》:“研究是要用理智,要冷静的,而创作须情感,至少总得发点热,于是忽冷忽热,弄得头昏。”

恤近忽远

成语拼音

xù jìn hū yuǎn

成语解释

恤:周济;忽:不重视。救济自己亲近的人,对不亲近的人就不重视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8回:“绍恤近忽远,公虑无不周,此仁胜也。”

眇眇忽忽

成语拼音

miǎo miǎo hū hū

成语解释

眇眇:辽远;忽忽:印象模糊。隐隐约约,看不清楚

成语出处

汉·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眇眇忽忽,若神仙之仿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