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三个字是武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17

无用武之地

成语拼音

wú yòng wǔ zhī dì

成语解释

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。比喻无法施展才能。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近又新破荆州,威震海内,纵有英雄,无用武之地。”

文东武西

成语拼音

wén dōng wǔ xī

成语解释

汉初叔孙通定的朝仪,文官位东,武官位西。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列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,东乡;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,西乡。”

文治武功

成语拼音

Wén zhì wǔ gōng

成语解释

比喻政治与军事。

成语出处

《礼记·祭法》:“文王以文治,武王以武治,去民之灾,比皆有功烈于民者也。”

文韬武略

成语拼音

wén tāo wǔ lüè

成语解释

韬:指《六韬》,古代兵书,内容分文、武、龙、虎、豹、犬六韬;略:指《三略》,古代兵书,凡三卷。比喻用兵的谋略。

成语出处
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7回:“你便有文韬武略,怎逃出地网天罗?”

文修武备

成语拼音

wén xiū wǔ bèi

成语解释

文:指教化。修:指走上正规,已符合标准。备:准备完毕。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无名氏《十样锦》第一折:“见如今大开学校,文修武备显英豪。”

文德武功

成语拼音

wén dé wǔ gōng

成语解释

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卓有成就

成语出处

唐·杨炯《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》:“示之以文德,陈之以武功。所以夜户不扃,所以重门罢柝。”

文经武纬

成语拼音

wén jīng wǔ wěi

成语解释

经、纬:编织物的纵线与横线。指从文武两方面治理国家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颜真卿《郭公庙碑铭》:“文经武纬,训徒陟步。”

赳赳武夫

成语拼音

jiū jiū wǔ fū

成语解释

赳赳:勇武矫健的样子。武夫:武人,从军之人。勇武矫健的军人。后多含贬义,意指虽身强体壮,却头脑简单的军士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周南·兔罝》:“赳赳武夫,公侯干城。”

文韬武韬

成语拼音

wén tāo wǔ tāo

成语解释

韬:古代兵书《六韬》,即文韬、武韬、龙韬、虎韬、豹韬、犬韬。指文武两方面的谋略

成语出处

唐·杨炯《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》:“上略中略,奏山石之奇谋;文韬武韬,奉川璜之秘诀。”

文昭武穆

成语拼音

wén zhāo wǔ mù

成语解释

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,后则泛称子孙繁衍。

成语出处

古代宗法制度,宗庙位次,始祖庙居中,以下父子递为昭穆,左为昭,右为穆。祭祀时,子孙也按昭穆,左右排列行礼。周文王于周为穆,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,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