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第三个字是阳的成语
阴差阳错
成语解释
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。
成语出处
明·王逵《蠡海集·历数》:“阴错阳差,有十二月,盖六十甲子分为四段,自甲子、己卯、甲午、己酉,各得十五辰。……甲子、甲午为阳辰,故有阴错;己卯、己酉为阴辰,故有阳差也。”
阴盛阳衰
成语解释
古人认为世界是由对立而又相互转化的阴和阳构成的,比方说,男为阳女为阴、天为阳地为阴等等。在一年的季节上,认为夏为阳冬为阴。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,古人认为这一天阳已经走到了极限,阴开始滋生,也就是逐渐开始阴盛阳衰的意思。
阴错阳差
成语解释
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。
成语出处
明·王逵《蠡海集·历数》:“阴错阳差,有十二月,盖六十甲子分为四段,自甲子、己卯、甲午、己酉,各得十五辰。……甲子、甲午为阳辰,故有阴错;己卯、己酉为阴辰,故有阳差也。”
百六阳九
成语解释
百六:古代认为4617岁为1元,初入元106岁;阳九:106岁中有灾岁9。指灾难年份或厄运
成语出处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《易》九厄曰:初入元,百六阳九。”
三迭阳关
成语解释
三迭:反复歌唱某一句;阳关:古关名,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。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。后也比喻离别。
成语出处
唐·王维《渭城曲》诗:“渭城朝雨浥清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
白雪阳春
成语解释
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。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。
成语出处
战国·楚·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其为《阳阿》、《薤露》,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,其为《阳春》、《白雪》,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。”
一曲阳关
成语解释
阳关:古曲调名,古人在送别时唱。比喻别离。
成语出处
宋·苏轼《渔家傲·送张元唐省亲秦州》词:“一曲阳关情几许,知君欲向秦川去。”宋·柳永《少年游》词:“一曲阳关,断肠声尽,独自凭兰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