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四个字是聋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05

醒聩震聋

成语拼音

xǐng kuì zhèn lóng

成语解释

犹言振聋发聩。使昏昧糊涂、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,受到启发。

成语出处

陶曾佑《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》:“一跃而登此庄严美丽之舞台中,一奋萃此醒聩震聋之盘涡里。”

下塞上聋

成语拼音

xià sāi shàng lóng

成语解释

塞:堵塞不通。聋:耳朵的听觉失灵。下边堵塞不通,上边听觉失灵。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子产不毁乡校颂》:“川不可防,言不可弭,下塞上聋,邦其倾矣。”

震耳欲聋

成语拼音

zhèn ěr yù lóng

成语解释

形容声音很大,耳朵都快震聋了。

成语出处

沙汀《呼嚎》:“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,而超越这个,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。”

眼瞎耳聋

成语拼音

yǎn xiā ěr lóng

成语解释

看不见也听不到。比喻对周围情况完全不了解

成语出处

京剧《平原作战》第八场:“日本鬼子眼瞎耳聋,就靠汉奸给他当拐棍。”

不瞽不聋

成语拼音

bù gǔ bù lóng

成语解释

意为不故作痴呆,不装聋作哑,就不能当好阿公阿婆。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。

成语出处

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六引《慎子》逸文:“谚云:不聪不明,不能为王;不瞽不聋,不能为公。”

不痴不聋,不做家翁

成语拼音

bù chī bù lóng,bù zuò jiā wēng

成语解释

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。 >> 不痴不聋,不做家翁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鄙谚有之‘不痴不聋,不为家翁’,儿女子闺房之言,何足听也?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第224卷

启聩振聋

成语拼音

qǐ kuì zhèn lóng

成语解释

聩:耳聋。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指力量强大

成语出处

清·邓显鹤《邹君墓志铭》:“居德善俗,启聩振聋,儒者之效,匪徒言说。”

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

成语拼音

bù chī bù lóng,bù chéng gū gōng

成语解释

姑公:婆婆,公公。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

成语出处

《南史·庾仲文传》:“言‘仲文贵要异他尚书’,又云‘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’。敢作此言,亦为异也。”

舌敝耳聋

成语拼音

shé bì ěr lóng

成语解释

讲的人舌头破了,听的人耳朵聋了。形容议论多而杂,别人不予理睬。

成语出处

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舌敝耳聋,不见成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