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第四个字是朴的成语
见素抱朴
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。是说要推举圣人,实行法治,即用“无为之治”取代“有为之治”。对应于“绝圣弃智”。
《老子》曰:“见素抱朴”。老子《道德经》新解:“见:现,呈现,推出。素:没有染色的生丝。这里比喻品质纯洁、高尚的圣人。朴:没有加工的原木。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。”。“见素抱朴、绝学无忧、少私寡欲”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。
无名之朴
①道家指质朴自然、玄默无为之“道”为“无名之朴”。②未出名的璞玉。比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。亦作“无名之璞”。
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化而欲作,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。”
还淳反朴
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、朴实的状态或本性。同“还淳返朴”。 >> 还淳反朴的成语故事
处士阮孝绪闻之,叹曰:‘此言足使还淳反朴,激薄停浇矣。’ 《梁书·明山宾传》
斲琱为朴
见“ 斲雕爲朴 ”。
斲雕为朴
亦作“ 斲琱爲樸 ”。亦作“斲彫爲朴”。亦作“斵彫爲樸”。谓去掉雕饰,崇尚质朴。亦谓斲理雕弊之俗,使返质朴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 漢 興,破觚而爲圜,斲雕而爲朴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 應劭 云:‘削雕爲璞也。’ 晉灼 云:‘凋,弊也。斲理凋弊之俗,使反質樸也。’”《汉书·酷吏传序》作“斲琱而爲樸”。《後汉书·皇后传序》:“及 光武 中興,斲彫爲朴,六宫稱號,唯皇后及貴人。”《梁书·敬帝纪论》:“然不能息末敦本,斵彫爲樸,慕名好事,崇尚浮華。”《陈书·宣帝纪》:“斲雕爲朴,庶几可慕,雉頭之服既焚,弋綈之衣方襲,捐撤之制,前自朕躬,草偃風行,冀以變俗。” 章炳麟 《文学说例》:“斲雕爲朴,亦尚故訓求是之文而已。”
斫雕为朴
指去掉雕饰,崇尚质朴。亦指斫理雕弊之俗,使返质朴。
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汉兴,破觚而为圜,斫雕而为朴。”《后汉书·皇后传序》:“及光武中兴,斫雕为朴,六宫称号,唯皇后及贵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