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四个字是儒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06

舌战群儒

成语拼音

shé zhàn qún rú

成语解释

舌战:激烈争辩;儒:指读书人。指同很多人辩论,并驳倒对方。 >> 舌战群儒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诸葛亮舌战群儒。”

老师宿儒

成语拼音

lǎo shī xiǔ rú

成语解释

宿儒: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,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,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。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。亦作“老手宿儒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陆九渊《语录》:“三百篇之诗,有出于妇人女子,而后世老师宿儒,且不能注释得分明,岂其智有所不若。”

章句小儒

成语拼音

zhāng jù xiāo rú

成语解释

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夏侯胜传》:“建所谓章句小儒,破碎大道。”

硕学通儒

成语拼音

shuò xué tōng rú

成语解释

儒:指读书人。学问渊博,通达事理的学者。

成语出处

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博洽多闻,时称通儒。”《南史·顾越传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讨论无倦。”

硕彦名儒

成语拼音

shuò yàn míng rú

成语解释

硕:大;彦:有才学的人。指有名声的大学者

成语出处

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公子好客,结多少硕彦名儒;相府开筵,常聚些布衣韦带。”

老手宿儒

成语拼音

lǎo shǒu xiǔ rú

成语解释

宿儒: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。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

成语出处

宋·陆九渊《语录》:“三百篇之诗,有出于妇人女子,而后世老师宿儒,且不能注释得分明,岂其智有所不若。”

焚书坑儒

成语拼音

fén shū kēng rú

成语解释

焚:烧;坑:把人活埋;儒:指书生。焚毁典籍,坑杀书生。 >> 焚书坑儒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汉·孔安国《〈尚书〉序》:“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,焚书坑儒,天下学士逃难解散。”

名士夙儒

成语拼音

míng shì sù rú

成语解释

名士:有名的人;夙儒:有学问的人。知名人士和老学者

成语出处

《新唐书·萧复传》:“复衣垢弊,居一室,学自力,非名士夙儒不与游。”

燔书阬儒

成语拼音

fán shū gāng rú

成语解释

焚毁典籍,坑杀书生。同“焚书坑儒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:“昭王曾孙政并六国,称皇帝,负怙威,燔书阬儒,自任私智。”

焚典坑儒

成语拼音

fén diǎn kēng rú

成语解释

焚毁典籍,坑杀书生。同“焚书坑儒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·花关索出身传》:“秦皇独霸诸侯城,焚典坑儒丧圣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