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带渔字的成语
带渔字的成语有哪些,例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含有渔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?下面为您展示更多关于带渔字的成语!
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
成语解释
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”,说的是"送给别人一条鱼能解他一时之饥,却不能解长久之饥,如果想让他永远有鱼吃,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",有鱼吃是目的,会钓鱼是手段。这句话说明。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。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。
成语出处
这段话是出自道家,但至于出自谁手,至今学术界仍在考证当中。
竭泽而渔
成语解释
掏干了水塘捉鱼。比喻取之不留余地,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远打算。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。 >> 竭泽而渔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?而明年无鱼。”
鹬蚌相争,坐收渔翁之利
成语解释
鹬:长嘴水鸟;蚌:有贝壳的软体动物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
成语出处
蔡东藩《唐史演义》第三回:“俟关中平定,据险养威,看他鹬蚌相争,坐收渔翁之利,也不为迟呢?”
渔阳鼙鼓
成语解释
渔阳:地名,现河北省蓟县,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;鼙鼓:古代军中用的小鼓。渔阳郡响起了战鼓。指有战事发生。
成语出处
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”
涸泽而渔,焚林而猎
成语解释
涸:使水干枯;泽:聚水的洼地;焚:烧毁。把池水戽干来捕鱼,将林地烧毁来打猎。比喻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远打算。
成语出处
《文子·上仁》:“先王之法,……不涸泽而渔,不焚林而猎。”
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
成语解释
鹬:长嘴水鸟;蚌:有贝壳的软体动物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 >> 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
焚林而田,竭泽而渔
成语解释
竭:使……干涸;渔:打鱼。烧毁森林捕捉野兽,排干湖水去捕捉鱼。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,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。
成语出处
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钻燧取火,构木为台,焚林而田,竭泽而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