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成语

日月参辰

rì yuè shēn chén

比喻不合,作对。

成语出处

元·萧得祥《杀狗劝夫》第一折:“也不是我特故的把哥哥来恨,他他他不思忖一爷娘骨肉,却和我做日月参辰。”

人去楼空

rén qù lóu kōng

成语正音

空,不能读作“kònɡ”。

人已离去,楼中空空。比喻故地重游时睹物思人的感慨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崔颢《黄鹤楼》诗: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”

肉食者鄙

ròu shí zhě bǐ

肉食者:吃肉的人,引伸为有权位的人;鄙:鄙陋。旧时指身居高位、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

弃旧迎新

qì jiù yíng xīn

丢弃旧人,迎接新人。指爱情不专一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4卷:“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,你怀恨在心,药死亲夫,此情理或有之。”

迁于乔木

qiān yú qiáo mù

迁:迁移。乔木:高树。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。比喻乔迁新居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:“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”

磬竹难书

qìng zhú nán shū

罄:用尽;竹:竹简,用以写字;书:写。用尽竹子也难写完。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。后泛指事实多,写不完。

成语出处

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:“此皆乱国之所生也,不能胜数,尽荆越之竹,犹不能书。”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磬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

人声鼎沸

rén shēng dǐng fèi

成语正音

声,不能读作“sēnɡ”。

鼎:古代煮食器;沸:沸腾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,就象煮开了锅一样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:“一日午后,刘方在店中收拾,只听得人声鼎沸。”

肉袒面缚

ròu tǎn miàn fù

肉袒:去衣露体,表示愿受责罚;面缚: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,表示放弃抵抗。脱去上衣,反缚着手。形容顺从投降。 >> 肉袒面缚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周武王伐纣克殷,微子乃持其祭器,造于军门,肉袒面缚,左牵羊,右把茅,膝行而前以告。于是武王乃释微子,复其位如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