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CD式的成语

栉比鳞臻

zhì bǐ lín zhēn

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,密密地排列着。同“栉比鳞次”。

成语出处

唐·范摅《云溪友议》卷六:“真娘者,吴国之佳人也,时人比于钱唐苏小小。死葬吴宫之侧,行客感其华丽,竞为诗题于墓树,栉比鳞臻。”

遗篇坠款

yí piān zhuì kuǎn

指散佚的诗文篇章和书画款识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张淏《云谷杂记·藏金石刻》:“前代遗篇坠款,因得概见于方册间,此尤可贵也。”

自是不彰

zì shì bù zhāng

自是:自以为是;彰:明晰。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

成语出处

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·道经》第24章:“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。”

栉比鳞次

zhì bǐ lín cì

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,密密地排列着。亦作“栉比鳞差”。亦作“栉比鳞臻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元史·河渠志三》:“岸善崩者,密筑江石以护之,上植杨柳,旁种蔓荆,栉比鳞次,赖以为固。”

遗笑大方

yí xiào dà fāng

指让内行见笑。

成语出处

语出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”明·荻岸散人《玉娇梨》第八回:“晚生小子,怎敢在老先生面前放肆。况才非七步,未免一时遗笑大方。”

自视不明

zì shì bù míng

自视: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;不明:看不清楚。指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

成语出处

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·道经》第24章:“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。”

栉比鳞差

zhì bǐ lín cǐ

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,密密地排列着。同“栉比鳞次”。

成语出处

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》:“迩来林栖谷隐,栉比鳞差。”

遗篇断简

yí piān duàn jiǎn

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。同“遗编断简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梅曾亮《陈硕士〈学士授经图〉记》:“而苟其学之不足传,与传之不得其人,虽当时为诸儒所宗,而遗篇断简不可见于后世者,往往有之。”

治国安邦

zhì guó ān bāng

治理国家,使之太平、安定。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猿听经》第一折:“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,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。”

遗老孤臣

yí lǎo gū chén

指改朝换代后已经失势而仍效忠前朝的老臣。

成语出处

李大钊《警告全国父老书》:“昔者改姓易代,兴亡倏忽,一二遗老孤臣,不忍见宗社之倾,君父之辱,犹或黄冠草履,歌哭空山,乱礁穷岛,相望饮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