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成语首字母是D的拼音

D开头的成语

东奔西逃

成语拼音

dōng bēn xī táo

成语解释

跑到东,又逃到西。到处逃窜。同“东逃西窜”。

成语出处

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他打过多少次败仗,东奔西逃,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。”

东荡西除

成语拼音

dōng dàng xī chú

成语解释

指四处征伐。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九回:“昔日魏武祖皇帝,东荡西除,南征北讨,非容易得此天下。”

东奔西向

成语拼音

dōng bēn xī xiàng

成语解释

指各奔东西,互不相关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无名氏《苏九淫奔》第二折:“你也光,我也光,东奔西向,我就养遍濮州城,你也难来拦当。”

东门黄犬

成语拼音

dōng mén huáng quǎn

成语解释

用以作为为官遭祸,抽身悔迟之典。 >> 东门黄犬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载:秦二世二年七月,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,论腰斩咸阳市。临刑谓其中子曰:“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,岂可得乎!”

东躲西藏

成语拼音

dōng duǒ xī cáng

成语解释

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,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,枪刀剑戟都潎样。”

东门逐兔

成语拼音

dōng mén zhú tù

成语解释

用以作为为官遭祸,抽身悔迟之典。同“东门黄犬”。 >> 东门逐兔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载:秦二世二年七月,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,论腰斩咸阳市。临刑谓其中子曰:“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,岂可得乎!”

东躲西跑

成语拼音

dōng duǒ xī pǎo

成语解释

躲:躲藏,避开。形容四处逃散,分头躲藏。形容极为惊慌。

成语出处

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五回:“这番遇了秦叔宝,里外夹攻,杀得东躲西跑,南奔北窜。”

东鸣西应

成语拼音

dōng míng xī yīng

成语解释

指各方面互有联系,互相影响。

成语出处

蔡元培《欧美国学会丛刊发刊词》:“海通以来……自一缕一针之细故,以至政治风俗之大端,无不东鸣西应,速于邮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