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成语首字母是E的拼音

er开头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4-08-30 18:38

二竖为虐

成语拼音

èr shù wéi nüè

成语解释

竖:小子;二竖:指病魔;虐:侵害。比喻疾病缠身。 >> 二竖为虐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”

耳红面赤

成语拼音

ěr hóng miàn chì

成语解释

耳朵和面部都红了。形容过于用力、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61回:“忽见禁子走来,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。倪完吃了一惊,不觉耳红面赤。”

耳闻不如面见

成语拼音

ěr wén bù rú miàn jiàn

成语解释

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。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。

成语出处

汉·刘向《说苑·政理》:“夫耳闻之,不如目见之;目见之,不如足践之。”

耳不旁听

成语拼音

ěr bù páng tīng

成语解释

两耳不往旁边听。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

成语出处
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8回:“因见他姐妹们说笑,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,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,目不斜视。”

耳濡目击

成语拼音

ěr rǔ mù jī

成语解释

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
成语出处

明 李东阳《刘公神道碑铭》:“古者重世臣将家,盖其韬略技艺,耳濡目击,有不习而能者。”

二心三意

成语拼音

èr xīn sān yì

成语解释

想这样又想那样。形容意念不专,主意不定。同“三心二意”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六回:“念佛是一桩正事,岂有二心三意?”

儿女心肠

成语拼音

ér nǘ xīn cháng

成语解释

年轻男女的柔情。亦指感情丰富、助人为乐的心性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,才成就得儿女心肠。”

耳目股肱

成语拼音

ěr mù gǔ gōng

成语解释

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。起到耳朵、眼睛、手臂的作用。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。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政体》:“然耳目股肱,寄于卿辈……事有不安,可极言勿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