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成语首字母是K的拼音

K开头的成语

扣槃扪籥

成语拼音

kòu pán mén yuè

成语解释

比喻认识片面,未得要领。同“扣槃扪烛”。 >> 扣槃扪籥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状如铜槃。’扣槃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钟,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光如烛。’扪烛而得其形。 宋·苏轼《日喻》

口中雌黄

成语拼音

kǒu zhōng cí huáng

成语解释

雌黄:即鸡冠石,过去写字用黄纸,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。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。比喻言论前后矛盾,没有一定见解。 >> 口中雌黄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王衍传》:“义理有所不安,随即更改,世号口中雌黄。”

口诛笔伐

成语拼音

kǒu zhū bǐ fá

成语解释

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汪廷讷《三祝记·同谪》:“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富贵贪求,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,垄上璠间识者羞。

扣槃扪烛

成语拼音

kòu pán mén zhú

成语解释

扣:敲;扪:摸。比喻认识片面,未得要领。 >> 扣槃扪烛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宋·苏轼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状如铜槃。’扣槃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钟,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光如烛。’扪烛而得其形。他日揣籥,以为日也。”

口含天宪

成语拼音

kǒu hán tiān xiàn

成语解释

天宪:指朝廷法令。比喻说话就是法律,可以决定人的生死。

成语出处

《后汉书·朱穆传》:“手握王爵,口含天宪。”

口口相传

成语拼音

kǒu kǒu xiāng chuán

成语解释

不著文学,口头相传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七十二卷:“经云:‘知白守黑,神明自来。’是知玄为万物母,圣人秘之,不形文字,口口相传。”

口是心非

成语拼音

kǒu shì xīn fēi

成语解释

嘴里说得很好,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
成语出处

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口是心非,背向异辞。”汉·桓谭《新论·辨惑》:“如非其人,口是而心非者,虽寸断支解,而道犹不出也。”

口血未干

成语拼音

kǒu xuè wèi gān

成语解释

古时订立盟约,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。指订约不久就毁约。 >> 口血未干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与大国盟,口血未干而背之,可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