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成语首字母是Y的拼音
yi开头的成语
挹彼注此
成语解释
指将彼器的液体倾注于此器。亦比喻取一方以补另一方。同“挹彼注兹”。
成语出处
郭沫若《历史人物·甲申三百年祭》:“假使政治是修明的,那么挹彼注此,损有余以补不足,尽可以用人力来和天灾抗衡。”
义不反顾
成语解释
秉义直前,决不回顾退缩。 >> 义不反顾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夫边郡之士,闻烽举燧燔,皆摄弓而驰,荷兵而走,流汗相属,唯恐居后,触白刃,冒流矢,义不反顾,计不旋踵,人怀怒心,如报私讎。”
以铢程镒
成语解释
用铢同镒作比较,表示很不相称。
成语出处
明·姚士粦《见只编》卷上:“陈水南臬宪尝以南唐李昪宜继唐后,遂改马令《南唐书》为《唐馀纪传》,此犹萧常以《三国·蜀志》为《续后汉书》也。然昭烈世系甚明,犹觉以铢程镒……昪本安吉砦将潘某之子,昪姓实潘也……”
以言为讳
成语解释
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。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。
成语出处
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间者愚民上疏,多触不急之法,或下廷尉,而死者众。自阳朔以来,天下以言为讳,朝廷尤甚。”颜师古注:“妨人之口,法禁严切。”
以文害辞
成语解释
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。
成语出处
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故说《诗》者,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。以意逆志,是为得之。”朱熹集注:“文,字也。辞,语也……言说《诗》之法,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,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