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成语首字母是Y的拼音

Y开头的成语

鱼米之乡

成语拼音

yú mǐ zhī xiāng

成语解释

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。

成语出处

唐·王睃《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》:“谄以缯帛之利,示以麋鹿之饶,说其鱼米之乡,陈其畜牧之地。”

鱼贯而行

成语拼音

yú guàn ér xíng

成语解释

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。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。

成语出处

晋·范汪《请严诏谕庾翼还镇疏》:“而玄冬之月,沔汉干涸,皆当鱼贯而行。”

渔夺侵牟

成语拼音

yú duó qīn móu

成语解释

渔夺:掠夺;侵牟:侵夺。指掠夺、榨取百姓财物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景帝纪》:“吏以货赂为市,渔夺百姓,侵牟万民。”

鱼目混珠

成语拼音

yú mù hùn zhū

成语解释

混:搀杂,冒充。拿鱼眼睛冒充珍珠。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。 >> 鱼目混珠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汉·魏伯阳《参同契》卷上:“鱼目岂为珠?蓬蒿不成槚。”

鱼传尺素

成语拼音

yú chuán chǐ sù

成语解释

尺素:古代用绢帛书写,通常长一尺,因此称书信。指传递书信。 >> 鱼传尺素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古乐府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。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”

渔人之利

成语拼音

yú rén zhī lì

成语解释

渔人:比喻第三者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 >> 渔人之利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记载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面都不相让。渔翁来了,把两个都捉住了。

鱼馁肉败

成语拼音

yú něi ròu bài

成语解释

馁:鱼臭烂;败:肉腐烂。鱼烂肉腐。泛指变质的食物。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乡党》: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食饐而餲,鱼馁而肉败,不食。”

鱼大水小

成语拼音

yú dà shuǐ xiǎo

成语解释

比喻生产不够消费。也比喻机构臃肿,行动不灵。

成语出处

毛泽东《的序言和跋》:“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,使兵精政简,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,仍然是有力量的;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……”

渔阳鼙鼓

成语拼音

yǔ yáng pí gǔ

成语解释

渔阳:地名,现河北省蓟县,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;鼙鼓:古代军中用的小鼓。渔阳郡响起了战鼓。指有战事发生。

成语出处

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”

鱼网鸿离

成语拼音

yú wǎng hóng lí

成语解释

鸿:鸿雁;离:遭受。张网捕鱼,捉到的是鸿雁。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邶风·新台》:“鱼网之设,鸿则离之,燕婉之求,得此戚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