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成语首字母是Y的拼音

Y开头的成语

鹬蚌相斗

成语拼音

yù bàng xiāng dòu

成语解释

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

成语出处

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下:“要之蛮触相争,原无关于轻重,鹬蚌相斗,要自互有损伤。”

毓子孕孙

成语拼音

yù zǐ yùn sūn

成语解释

毓:养育。繁衍子孙。

成语出处

汉·蔡邕《刘镇南碑》:“况乎将军,牧二州,二纪功载王府,赐命优备,赖而生者,毓子孕孙,能不歌叹!”

鬻声钓世

成语拼音

yù shēng diào shì

成语解释

犹言沽名钓誉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情采》:“诸子之徒,心非郁陶,苟驰夸饰,鬻声钓世,此为文而造情也。”

鹬蚌相危

成语拼音

yù bàng xiāng wēi

成语解释

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

成语出处

北齐·魏收《为东魏檄梁文》:“鹬蚌相危,我乘其弊。”

鹬蚌相持

成语拼音

yù bàng xiāng chí

成语解释

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记载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都不相让。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。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,便宜第三者。 >> 鹬蚌相持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元·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二折:“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,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。”

鹬蚌相争

成语拼音

yù bàng xiāng zhēng

成语解释

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 >> 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清·湘灵子《轩亭冤·哭墓》:“波翻血海全球悯,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?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。”

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

成语拼音

yù bàng xiāng zhēng,yú wēng dé lì

成语解释

鹬:长嘴水鸟;蚌:有贝壳的软体动物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 >> 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

鬻宠擅权

成语拼音

yù chǒng shàn quán

成语解释

凭借宠幸以卖弄权势。

成语出处

《韩非子·三守》:“鬻宠擅权,矫外以胜内,险言祸福得失之形,以阿主之好恶。”

鬻良杂苦

成语拼音

yù liáng zá kǔ

成语解释

指出售货物时弄虚作假,以次充好。

成语出处

《文选·张衡〈西京赋〉》:“而乃商贾百族,裨贩夫妇,鬻良杂苦,蚩眩边鄙。”薛综注:“良,善也,先见良物,价定,而杂与恶物,以期惑下士之人。”

鬻矛誉楯

成语拼音

yù máo yù dùn

成语解释

指自相矛盾,不能两立。

成语出处

语出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楯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楯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於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?’其人弗能应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