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露辞色 阅读更多 关于不露辞色 成语拼音 bù lù cí sè 成语解释 辞色:言辞神色。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。形容说话沉着老练 成语出处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》:“林甫城府深密,人莫窥其际,好以甘言啖人,而阴中伤之,不露辞色。”
大放厥辞 阅读更多 关于大放厥辞 成语拼音 dà fàng jué cí 成语解释 指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。 >> 大放厥辞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唐·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玉佩琼琚,大放厥辞。”
以文害辞 阅读更多 关于以文害辞 成语拼音 yǐ wén hài cí 成语解释 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。 成语出处 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故说《诗》者,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。以意逆志,是为得之。”朱熹集注:“文,字也。辞,语也……言说《诗》之法,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,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。”
响不辞声 阅读更多 关于响不辞声 成语拼音 xiǎng bù cí shēng 成语解释 响:回声。回响不能离开声音。比喻荣誉从实际作为得来 成语出处 汉·刘向《说苑·杂言》:“响不辞声,鉴不辞形,君子正一,而万物皆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