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二个字是不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01

目不识书

成语拼音

mù bù shí shū

成语解释

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;不甚识字或不识字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第16卷:“目不识书,而能口占作诗,颇有才思。”

目不忍睹

成语拼音

mù bù rěn dǔ

成语解释

眼睛不忍看,形容景象很凄惨。

成语出处

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:“而军士之折臂断足,血流殷地,偃仰僵仆者,令人目不忍睹。”

力不同科

成语拼音

lì bù tóng kē

成语解释

同科:同一等级。指人的力量有强弱,不能等同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射不主皮,为力不同科,古之道也。”

力不自胜

成语拼音

lì bù zì shèng

成语解释

胜:经得住。由于力量不够而使得自己经受不起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张敦颐《六朝事迹·郗民化蛇》:“无饮食可实口,无窟可庇身,饥窘困迫,力不自胜。”

令不虚行

成语拼音

lìng bù xū xíng

成语解释

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。

成语出处

《管子·重令》:“国不虚重,兵不虚胜,民不虚用,令不虎行。”

了不长进

成语拼音

liǎo bù zhǎng jǐn

成语解释

一点进步也没有。形容没有出息。

成语出处
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酒狂》:“甥了不长进,今且奈何。”

秤不离铊

成语拼音

chèng bù lí tā

成语解释

秤和砣原为一整套衡具,喻事物之相联系者不可使其分离。 孙锦标 《通俗常言疏证·什物》:“《合縱記》劇:自古道:‘公不離婆,秤不離鉈。’《夢筆生花絃索樂府》:‘水不離波,秤不離鉈。’”

词不逮理

成语拼音

cí bù dài lǐ

成语解释

词:言语,词句。逮:到;及。指说话、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、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梁·王僧孺《太常敬子任府君传》:“少孺(枚乘)速而未工,长卿(司马相如)工而未速,孟坚(班固)辞不逮理,平子(张衡)意不及文。”

辞不达意

成语拼音

cí bù dá yì

成语解释

辞:言辞;意:意思。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。

成语出处

《仪礼·聘礼》:“辞多则史,少则不达,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。”宋·惠洪《高安城隍庙记》:“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,辞不达意,余尝叹息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