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二个字是夷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09

以夷治夷

成语拼音

yǐ yí zhì yí

成语解释

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,使其互相冲突,削减力量,以便控制或攻伐。

成语出处

《明史·张祐传》:“以夷治夷,可不烦兵而下。”

以夷伐夷

成语拼音

yǐ yí fá yí

成语解释

夷:旧指外族或外国。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,使自相冲突,削弱力量。

成语出处

《后汉书·邓训传》:“议者咸以羌胡相攻,县官之利,以夷伐夷,不宜禁护。”

出夷入险

成语拼音

chū yí rù xiǎn

成语解释

出入于安危之中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叶適《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》:“由此更践内外,出夷入险,择而守中,劳而有成,干方举德,而莫有助之者也。”

等夷之志

成语拼音

děng yí zhī zhì

成语解释

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“貪人敗類” 郑玄 笺:“類,等夷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類,比類,故爲等夷,謂尊卑齊平朝庭之人。”后因以“等夷之志”谓臣下僭越朝廷之心。《北史·周宗室传论》:“及 文后 崩殂,諸子冲幼,羣公懷等夷之志,天下有去就之心,卒能變 魏 爲 周 ,捍危獲乂者, 護 之力也。”亦作“ 等夷之心 ”。 清 龚自珍 《尊命》:“病者之尊其肺腑,其於君也,有等夷之心,有吾欲云云之志。”

匪夷匪惠

成语拼音

fěi jí fěi huì

成语解释

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《旧唐书·司空图传》:“匪夷匪惠,难居公正之明;载省载思,当徇栖衡之志,可放还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