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二个字是衣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01

麤衣粝食

成语拼音

cū yī lì shí

成语解释

亦作“麄衣糲食”。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清苦。 唐 李翱 《左仆射傅公碑》:“夫人麤衣糲食,與兵士妻女均好惡,用助公事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一一五:“麤衣糲食之外,所得施諸貧病。” 元 柯丹丘 《荆钗记·分别》:“麄衣糲食心無歉,爲親老常懷悽慘。”

鹑衣鷇食

成语拼音

chún yī kòu shí

成语解释

指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。形容生活极端贫困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沈榜《宛署杂记·养济院》:“籍名收养,多至数千馀人,岁费当若干!此外,又有舍饭,而鹑衣鷇食,扶携颠连,号呼衢路者,犹然在也。”

褐衣蔬食

成语拼音

hè yī shū shí

成语解释

褐衣:粗布衣服;蔬食:粗糙的饭食。穿的是粗布衣服,吃的是粗茶淡饭。形容生活困苦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:“故季次、原宪终年空室蓬户,褐衣蔬食。”

褐衣不完

成语拼音

hè yī bù wán

成语解释

褐:粗布衣服。连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。形容生活困苦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邯郸之民,炊骨易子而食,可谓急矣。而君之后宫以百数,婢妾被绮穀,余梁肉,而民褐衣不完,糟糠不厌。”

衮衣西归

成语拼音

gǔn yī xī guī

成语解释

衮衣:古代君王穿的礼服;西:向西;归:回来。立下赫赫战功,官拜高位回来

成语出处

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晋简文帝咸安元年》:“新政俟才,宜速铨补,俟东方化洽,当衮衣西归。”

布衣粝食

成语拼音

bù yī lì shí

成语解释

形容生活清苦。同“布衣蔬食”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房鲁《上节度使书》:“其愧非愧,布衣粝食,僮饥蹇驴也,所以愧者,彼何人也,予何人也。”

弊衣疏食

成语拼音

bì yī shū shí

成语解释

破旧的衣着,粗粝的饭食。指生活清苦。

成语出处

《周书·柳虯传》:“弊衣疏食,未尝改操。”

褒衣缓带

成语拼音

bāo yī huǎn dài

成语解释

褒:阔。宽衣大带。指古代儒生的装束

成语出处

《新唐书·刘知畿传》:“博带褒衣,革履高冠。”

斑衣戏彩

成语拼音

bān yī xì cǎi

成语解释

指身穿彩衣,作婴兒戏耍以娱父母。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。

成语出处

《北堂书钞》卷一二九引《孝子传》言老莱子年七十,父母尚在,因常服斑衣,为婴兒戏以娱父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