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三个字是不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00

一介不苟

成语拼音

yī jiè bù gǒu

成语解释

形容廉洁、守法,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。同“一介不取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二回:“我平生于银钱一道,一介不苟。”

遭遇不偶

成语拼音

zāo yù bù ǒu

成语解释

指不遇合时机。

成语出处

清·谭嗣同《先仲兄行状》:“遭遇不偶,居恒忽忽,悲歌感慨,以发其堙郁之气。”

玉石不分

成语拼音

yù shí bù fēn

成语解释

比喻好坏不分。

成语出处

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一:“洎乎近代,厥道寖微;玉石不分,薰莸错杂。”

掩其不备

成语拼音

yǎn qí bù bèi

成语解释

掩:掩袭。备:防备。趁敌人毫无防备时进行突然袭击。亦作“掩其无备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南齐书·刘怀珍传》:“今众少粮单,我悬彼固,正宜简精锐,掩其不备耳。”

有眼不识泰山

成语拼音

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

成语解释

虽有眼睛,却不认识泰山。比喻见闻太窄,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。 >> 有眼不识泰山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回:“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个教头。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”

影形不离

成语拼音

yǐng xíng bù lí

成语解释

形影不离,比喻关系密切。

成语出处

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他的面貌、服装比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,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。”

一介不取

成语拼音

yī jiè bù qǔ

成语解释

一介:一粒芥菜子,形容微小。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。形容廉洁、守法,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。

成语出处

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其非义也,非其道也,一介不以与人,一介不以取诸人。”

循道不违

成语拼音

xún dào bù wéi

成语解释

循:依照;违:违背。遵循道德规范而不违背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》:“循道不违,厥声弥劭。”

谑而不虐

成语拼音

xuè ér bù nüè

成语解释

谑:开玩笑。开玩笑而不使人难堪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:“善戏谑兮,不为虐矣。”

薰莸不同器

成语拼音

xūn yóu bù tóng qì

成语解释

薰:香草,比喻善类;莸:臭草,比喻恶物。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。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。 >> 薰莸不同器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孔子家语·观思》:“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,尧桀不共国而治,以其类异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