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01

旦旦而伐

成语拼音

dàn dàn ér fá

成语解释

多比喻天天损害或斫丧。

成语出处
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亦犹斧斤之于森也,旦旦而伐之,可以为美乎?”

易衣而出,并日而食

成语拼音

yì yī ér chū,bìng rì ér shí

成语解释

易:换;并日:两天并作一天。一件衣服谁外出就换上,两天吃一天的饭。形容非常贫穷

成语出处

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儒行》:“筚门圭窬,蓬户瓮牖,易衣而出,并日而食。”

一哄而起

成语拼音

yī hōng ér qǐ

成语解释

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,一下子行动起来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

择地而蹈

成语拼音

zé dì ér dǎo

成语解释

选择地方行走。形容做事小心谨慎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或择地而蹈之,时然后出言,行不由径,非公正不发愤。”

一挥而就

成语拼音

yī huī ér jiù

成语解释

挥:挥笔;就:成功。一动笔就写成了。形容写字、写文章、画画快。 >> 一挥而就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宋·孙觌《鸿庆居士文集·翰林莫公内外制序》第三十卷:“一昔召公独草六制,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,公解衣据案,一挥而就。”

同日而论

成语拼音

tóng rì ér lùn

成语解释

犹言相提并论。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,臣人之与臣于人也,岂可同日而论哉!”

接踵而来

成语拼音

jiē zhǒng ér lái

成语解释

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,接连不断地来。形容来者很多,络绎不绝。

成语出处

《宋史·李显忠传》:“入城,宣布德意,不戮一人,中原归附者踵接。”

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

成语拼音

hán bǔ ér xī,gǔ fù ér yóu

成语解释

含哺:口含食物;鼓腹:手拍肚皮。口含食物,饱食挺腹。形容人过着安乐的生活

成语出处

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马蹄》:“夫赫胥氏之时,民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,民能以此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