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三个字是水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00

风起水涌

成语拼音

fēng qǐ shuǐ yǒng

成语解释

大风刮起,水波汹涌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划然长啸,草木震动,山鸣谷应,风起水涌。”

云心水性

成语拼音

yún xīn shuǐ xìng

成语解释

指女子作风轻浮,爱情不专一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叶宪祖《鸾鎞记·喜谐》:“若是云心水性情分寡,怎供出梦蝶寻花。”

山崩水竭

成语拼音

shān bēng shuǐ jié

成语解释

山岳崩塌,河川干枯。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。同“山崩川竭”。

成语出处

汉·荀悦《汉纪·成帝纪》:“蜀郡本汉所兴,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,殆必亡矣。”

有尺水行尺船

成语拼音

yǒu chǐ shuǐ xíng chǐ chuán

成语解释

有一尺深的水就能行驶一尺深的水所能承载的船。指量力而行。比喻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

成语出处

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65回:“我且‘有尺水行尺船’,等什么鹰神再来,我再做道理。”

盂方水方

成语拼音

yú fāng shuǐ fāng

成语解释

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,水也成为什么形状。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。

成语出处

《荀子·君道》:“君者盘也,盘圆而水圆;君者盂也,盂方而水方。”

出于水火,登之衽席

成语拼音

chū yú shuǐ huǒ,dēng zhī rèn xí

成语解释

登:加上;衽席:床席。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。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

成语出处

章炳麟《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》:“国维四固,安于泰山,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,则其幸耳。”

不服水土

成语拼音

bù fú shuǐ tǔ

成语解释

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。

成语出处

汉 荀悦《汉纪 武帝纪》:“中国之人,不知其地势,不能服其水土。”

鱼大水小

成语拼音

yú dà shuǐ xiǎo

成语解释

比喻生产不够消费。也比喻机构臃肿,行动不灵。

成语出处

毛泽东《的序言和跋》:“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,使兵精政简,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,仍然是有力量的;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……”

山肤水豢

成语拼音

shān fū shuǐ huàn

成语解释

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。后泛称美味。

成语出处

《乐府诗集·燕射歌辞三·隋元会大飨歌》:“道高物备食多方,山肤既善水豢良。”

如蹈水火

成语拼音

rú dǎo shuǐ huǒ

成语解释

比喻处境艰难。

成语出处

《元史·张德辉传》:“若宰民者,头会箕敛以毒天下,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,为害尤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