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三个字是月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15

花颜月貌

成语拼音

huā yán yuè mào

成语解释

形容女子的美丽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二回:“那公主花容月貌,有二十分人才。”

花残月缺

成语拼音

huā cán yuè quē

成语解释

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。也比喻感情破裂,两相离异。

成语出处

元·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三折:“则这今晚开筵,正是中秋令节。只合低唱浅酌,莫待他花残月缺。”

风情月思

成语拼音

fēng qíng yuè sī

成语解释

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。亦作“风情月意”。

成语出处

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合庆》:“京兆府当年指腹,女贞观重会玉簪。慢写出风情月思,画堂前侑酒承欢。”明·杨柔胜《玉环记·韦皋延宾》:“记当年与那人初见,只指望邮亭一夜姻缘,谁想他风情月思深留恋,安甜静,乐幽闲。”

花朝月夜

成语拼音

huā zhāo yuè yè

成语解释

有鲜花的早晨,有明月的夜晚。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。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梁元帝《春别应令诗》:“动春心花朝月夜,谁忍相思今不见。”

风清月朗

成语拼音

fēng qīng yuè lǎng

成语解释

风凉爽,月明亮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支诺皋下》:“时春季夜间,风清月朗。”

日引月长

成语拼音

rì yǐn yuè cháng

成语解释

指事物随时光流逝而日渐增长。

成语出处

语出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,田、狩、罼、弋,不听国政,卑圣侮士,而唯女是崇……是以国家不日引,不月长。”韦昭注:“引,申也;长,益也。”

日削月割

成语拼音

rì xuē yuè gē

成语解释

每日每月割让土地。形容一味割地求和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:“日削月割,以趋于亡。”

霞裙月帔

成语拼音

xiá qún yuè pèi

成语解释

以云霞为裙,明月为披肩。借指仙女或美女。

成语出处

前蜀·韦庄《天仙子》词:“金似衣裳玉似身,眼如秋水鬓如云,霞裙月帔一群群。”

日朘月减

成语拼音

rì juān yuè jiǎn

成语解释

?昂缩小,减少。形容逐渐缩小。也指时时受到搜刮。形容逐渐缩小。也指时时受到搜刮。同“日削月朘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司马光《乞罢将官状》:“自转运使知州以下,白直及迎送之人,日朘月减,出入导从,大为萧条。”

日新月著

成语拼音

rì xīn yuè zhù

成语解释

日日更新,月月显著。形容蓬勃发展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宋濂《洪武圣政记》序:“臣备位词林,以文字为职业,亲见圣德大业日新月著,于是与僚属谋取其有关政要者,编集成书,列为上下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