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第四个字是出的成语
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
成语解释
秀才:指儒生。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,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
成语出处
清·吴趼人《俏皮话·驴辩》:“然则秀才们,看得两卷书,何以便要说:‘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。’”
呼之或出
成语解释
呼:招呼;之:代词,指代呼唤的对象。形容所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,也指人选已酝酿成熟,即将就任
成语出处
宋·苏轼《郭忠恕画赞序》:“空蒙寂历,烟雨灭没,恕先在焉,呼之或出。”
易衣而出,并日而食
成语解释
易:换;并日:两天并作一天。一件衣服谁外出就换上,两天吃一天的饭。形容非常贫穷
成语出处
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儒行》:“筚门圭窬,蓬户瓮牖,易衣而出,并日而食。”
秀才不出门,全知天下事
成语解释
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,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
毛泽东《实践论》:“‘秀才不出门,全知天下事’,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,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,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