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四个字是土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04

食毛践土

成语拼音

shí máo jiàn tǔ

成语解释

毛:指地面所生之谷物;贱:踩。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。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封略之内,何非君土;食土之毛,谁非君臣?”

溥天率土

成语拼音

pǔ tiān lǜ tǔ

成语解释

指整个天下、四海之内。

成语出处

语出《诗·小雅·北山》:“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”

面色如土

成语拼音

miàn sè rú tǔ

成语解释

形容惊恐之极。同“面如土色”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,罔知所措,面色如土,奔到廊下,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。”《西湖二集·吴越王再世索江山》:“董昌面色如土。众兵都面面厮觑,不敢则声。”

立锥之土

成语拼音

lì zhuī zhī tǔ

成语解释

立锥:插锥子。插锥尖的一点地方。形容能容身的极小地方

成语出处

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子弟无尺寸之封,功臣无立锥之土。”

离乡背土

成语拼音

lí xiāng bèi tǔ

成语解释

离开家乡到外地。同“离乡别土”。

成语出处

元·张浩养《一枝花·咏喜雨》套曲:“恨流民尚在途,留不住都弃业抛家,当不得也离乡背土。”

苴茅裂土

成语拼音

jū máo liè tǔ

成语解释

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,取该方颜色的泥土,覆以黄土,包以白茅,授予被封者。这是古代分封诸侯的一种仪式。《隶释·汉费亭侯曹腾碑阴》“其遣 費亭侯 之國” 宋 洪适 释:“ 高帝 約,非有功不侯。自 和帝 封 鄭衆 ,而苴茅裂土者相踵至,有同日十九侯者。”

不伏水土

成语拼音

bù fú shuǐ tǔ

成语解释

水土:指一地的饮水、气候、环境等。不能适应某地的气候和饮食习惯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黄家贼事宜状》:“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,例皆不谙山川、不伏水土,远乡羁旅,疾役杀伤。”

不習水土

成语拼音

bù xí shuǐ tǔ

成语解释

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、饮食等。

成语出处

《通俗编·地理引南史·王融传》:“上以魏所送马不称,使融问之,宋弁答曰:当是不習水土。”

分茅锡土

成语拼音

fēn máo xī tǔ

成语解释

指分封侯位和土地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李渔《玉搔头飞舸》:“只要你忙上紧赶得那人近至尊,便是分茅锡土也非吾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