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四个字是音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05

泮林革音

成语拼音

pàn lín gé yīn

成语解释

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翩彼飞鸮,集于泮林,食我桑黮,怀我好音。”郑玄笺:“言鸮恒恶鸣,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,食其桑黮。为此之故,故改其鸣,归就我以善音。喻人感于恩则化也。”

跫然足音

成语拼音

qióng rán zú yīn

成语解释

跫:脚步声。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,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。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。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夫逃虚空者,藜藋柱乎鼪鼬之径,踉位其空,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。”

濮上之音

成语拼音

pú shàng zhī yīn

成语解释

濮上:春秋时卫地,青年男女常歌舞幽会于其地。用以指靡靡之音。 >> 濮上之音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,先闻此声者国削。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乐书》

袅袅余音

成语拼音

niǎo niǎo yú yīn

成语解释

袅袅:宛转悠扬。余音:不绝之音。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,回响在耳边。同“余音袅袅”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五十一回:“诸君听小子讲书,不必就散,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。”

甘酒嗜音

成语拼音

gān jiǔ shì yīn

成语解释

甘:嗜好。嗜好喝酒和音乐。形容只顾酒色享乐

成语出处

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:“内作色荒,外作禽荒;甘酒嗜音,峻宇雕墙。”

弦外之音

成语拼音

xián wài zhī yīn

成语解释

原指音乐的余音。比喻言外之意,即在话里间接透露,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宋·范晔《狱中与诸甥侄书》:“弦外之意,虚响之音,不知所从而来。”

金口玉音

成语拼音

jīn kǒu yù yīn

成语解释

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。后泛指说话正确,不能改变。

成语出处

晋·夏侯湛《抵疑》:“金口玉音,漠然沉默。”

郑卫之音

成语拼音

zhèng wèi zhī yīn

成语解释

郑卫: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。指春秋战国时郑、卫等国的民间音乐。

成语出处
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魏文侯问于子夏曰:‘吾端冕而听古乐,则惟恐卧;听郑卫之音,则不知倦。敢问古乐之如彼,何也?新乐之如此,何也?’”

北鄙之音

成语拼音

bēi bǐ zhī yīn

成语解释

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亦作“北鄙之声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乐书》:“纣为朝歌北鄙之音,身死国亡……夫朝歌者不时也,北者败也,鄙者陋也,纣乐好之,与万国殊心,诸侯不附,百姓不亲,天下畔之,枚身死国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