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第一个字是积的成语
积财吝赏
成语解释
积:聚;吝:舍不得。虽然广有钱财,却舍不得赏赐部下。形容十分吝啬
成语出处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2回:“吾为汝御后,费力劳心,汝今积财吝赏,何以使士卒效命乎?”
积日絫久
成语解释
久经时日。絫,同“ 累 ”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且古所謂功者,以任官稱職爲差,非謂積日絫久也。故小材雖絫日,不離於小官;賢材雖未久,不害爲輔佐。”
积于忽微
成语解释
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。
积雪囊萤
成语解释
积雪:南朝孙康映雪读书。囊萤: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,借荧光读书。形容刻苦攻读。 >> 积雪囊萤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咱祖父乃文林华胄,况外戚是儒业簪缨,哀先相几乎绝嗣,使小姐振厥家声,又何须悬头刺股、积雪囊萤,那里也齐家治国、显姓扬名。 元·郑光祖《梅香》第一折
积谗磨骨
成语解释
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。同“积毁销骨”。
成语出处
《文选·江淹〈诣建平王上书〉》:“下官闻积毁销金,积谗磨骨,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,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。”吕向注:“言毁谗之深,能销磨金石之坚。”《梁书·江淹传》引作“积谗糜骨”。
积重难反
成语解释
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,很难改变。同“积重难返”。
成语出处
明·张居正《陈六事疏》:“近来风俗人情,积习生弊,有颓靡不振之渐,有积重难反之几。若不稍加改易,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,一天下之心志。”
积重不返
成语解释
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,很难改变。同“积重难返”。
成语出处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三》:“故余谓偏伐阳者,韩非刑名之学;偏补阳者,商鞅富强之术。初用皆有功,积重不返,其损伤根本则一也。”
积重不反
成语解释
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,很难改变。同“积重难返”。
成语出处
清·戴名世《〈三山存业〉序》:“当明之初,以科目网罗天下之士,已而诸科皆罢,独以时文相尚,而进士一途遂成积重不反之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