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第一个字是自的成语
自始自终
成语解释
从开始到末了。表示一贯到底。
成语出处
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二十:“先皇帝与汴军校战,自始至终,马数才万。今有铁马三万五千,不能使九州混一,是吾养卒练士将帅之不至也。”
自投于地
成语解释
投:抛掷。自己一下子仆伏在地上 >> 自投于地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盗大惊,自投于地,稽顺归罪。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陈寔传》
自有公论
成语解释
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。 >> 自有公论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扞庾公呴又问:‘何者居其右?’王曰:‘自有人。’又问:‘何者是?’王曰:‘噫!其自有公论。’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:“朝廷自有公论,汝岂可造次?”
自相矛盾
成语解释
矛: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:保护自己的盾牌。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。 >> 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莫之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,何如?’其人勿能应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