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带耳字的成语
带耳字的成语有哪些,例如盗锺掩耳这样含有耳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?下面为您展示更多关于带耳字的成语!
盗锺掩耳
成语解释
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,则鍾大不可負,以椎毁之,鍾況然有音,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(掩)其耳。”后以“盜鍾掩耳”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 唐 吴兢 《贞观政要·公平》:“爲之而欲人不知,言之而欲人不聞,此猶捕雀而掩目,盜鍾而掩耳者,只以取誚,將何益乎?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九十:“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,鬼神已知而云不知,是盜鍾掩耳之智也。”亦省作“ 盜鍾 ”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劝进今上笺》:“惑甚盜鍾,功疑不賞,皇天后土,不勝其酷。”
耳提面训
成语解释
同“ 耳提面命 ”。 郭沫若 《十批判书·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》:“像这些关于卫生的教条,就是现在看起来也是很合乎科学的。而对于 秦始皇 ,也俨然就像在耳提面训的一样。”
耳旁风
成语解释
同“耳边风”。在耳边吹过的风。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。
成语出处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一回:“又听袭人叹道:‘姊妹们和气,也有个分寸礼节,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!凭人怎么劝,都是耳旁风。”
耳闻是虚,眼观为实
成语解释
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,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。
成语出处
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九回:“‘耳闻是虚,眼观为实’,叔叔此时,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,请再去一访,……那时再来取笑侄女,却也未迟。”
耳闻目击
成语解释
击:接触。亲自听说,亲眼看见。
成语出处
宋·刘克庄《后村全集·回刘汀州书》:“仆不佞,于世之杰士仁人,……皆耳闻目击,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,遂得附名骥尾,以诏不朽,岂非幸欤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