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句式成语
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
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,就会为天地所不容。
成语出处
刘少奇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:“这种人的脑筋,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,他相信这样的话:‘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’……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,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。”
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
芝:通“芷”,香草;兰:香草。好像进入满是香草的房间,闻久了就不能闻出香味。比喻在某种环境里呆久了,习以为常
成语出处
三国·魏·王肃《孔子家语》:“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。”
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
鲍鱼:咸鱼;肆:店铺。如同进入咸鱼店,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。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
成语出处
三国·魏·王肃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”
人心不足蛇吞象
比喻人贪心不足,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。 >>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战国楚·屈原《天问》:“一蛇吞象,厥大何如?”
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
虑:考虑;忧:忧愁。人没有长远的考虑,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。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,周密的考虑。 >> 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’”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
原指无力抵抗敌人,以逃走为上策。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。 >> 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