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正式成语

引虎自卫

yǐn hǔ zì wèi

引:招引。引来老虎,保卫自己。比喻企图依仗恶人,结果反受其害。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三回:“严颜在巴郡,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,拊心而叹曰:‘此所谓独坐穷山,引虎自卫者也!’”

一哄而散

yī hōng ér sàn

成语正音

哄,不能读作“hōnɡ”;散,不能读作“sǎn”。

哄:吵闹。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。 >> 一哄而散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明·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·壬戌科罢选吉士》第十卷:“御笔硃书四大字,曰:‘今年且罢。’于是一哄而散。”

一己之私

yī jǐ zhī sī

指个人的私心、私利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李格非《书洛阳名园记后》:“放乎一己之私,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,忽欲退享此得乎?”

泱泱大风

yāng yāng dà fēng

泱泱:宏大的样子。指气魄宏大的大国风度。 >> 泱泱大风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为之歌《齐》,曰:‘美哉,泱泱乎,大风也哉!表东海者,其大公乎!国未可量也。’”

寅支卯粮

yín zhī mǎo liáng

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。比喻经济困难,收入不够支出,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。比喻指经济困难,入不敷出。

成语出处

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:“我有差使的时候,己是寅支卯粮的了。”

一概而论

yī gài ér lùn

成语正音

概,不能读作“kǎi”。

一概:同一标准,一律。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,不加区别,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。

成语出处

《楚辞·九章·怀沙》:“同糅玉石兮,一而相量。”唐·刘知几《史通·叙事》:“而作者安可以方古,一概而论得失?”

寅吃卯粮

yín chī mǎo liáng

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。比喻经济困难,收入不够支出,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。比喻指经济困难,入不敷出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五回:“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,先缺后空。”

一干人犯

yī gān rén fàn

指罪犯和有关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7回:“奸夫淫妇,虽该重罪,已死勿论。其余一干人犯,释放宁家。”

怏怏不悦

yàng yàng bù yuè

悦:愉悦,快乐。因不满意而很不快乐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司马光《应诏论体要》:“其当职之人,已怏怏不悦,不肯同心以助其谋,协力以成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