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正式成语

附骨之疽

fù gǔ zhī jū

附:靠近;疽:毒疮。紧贴骨头的毒疮。比喻侵入内部而又难以除掉的敌对势力

成语出处

清·谭嗣同《上欧阳中鹄书》欧阳中鹄批跋:“阴弃者如瘵病,如附骨之疽。”

不期而同

bù qī ér tóng

指不约而同。

成语出处

郭沫若《文艺论集整理国故的评价》:“仿吾教人要注重科学,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,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。”

负薪之病

fù xīn zhī bìng

负薪:指有病。指背柴劳累,体力还未恢复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臣弘行能不足以称,素有负薪之病,恐先狗马填沟壑。”

广文先生

guǎng wén xiān sheng

①唐杜甫称郑虔为“广文先生”。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。

成语出处

据《新唐书·郑虔传》载,玄宗爱郑虔才,为置广文馆,以之为博士。唐·杜甫《醉时歌》:“诸公衮衮登台省,广文先生官独冷;早第纷纷厌梁肉,广文先生饭不足。”

含饴弄孙

hán yí nòng sūn

成语正音

饴,不能读作“tái”。

含着糖逗小孙子玩。形容晚年生活的乐趣。

成语出处

《后汉书·明德马皇后纪》:“吾但当含饴弄孙,不能复知政事。”

负图之托

fù tú zhī tuō

托:委托。承受辅佐幼君的嘱托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周章传论》:“周章身非负图之托,德乏万夫之望。”

负薪之疾

fù xīn zhī jí

负薪:指有病。指背柴劳累,体力还未恢复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复志赋并序》:“其明年七月,有负薪之疾,退休于居。”

负薪之言

fù xīn zhī yán

负薪:背柴,借指地位低微的人。指地位低微的人说的话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王者不却众庶,故能明其德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《文子》曰:‘圣人不让负薪之言,以广其名。’”

含血喷人

hán xuè pēn rén

成语正音

血,不能读作“xiě”。

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晓莹《罗湖野录》卷二:“含血喷人,先污其口;百丈野狐,失头狂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