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正式成语

按图索骏

àn tú suǒ jùn

指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。比喻墨守成规办事;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。参见“按图索骥”。

成语出处

语出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今不循伯者之道,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,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,而不可得,变已明矣。”

败鼓之皮

bài gǔ zhī pí

败:破旧。破鼓皮可作药材。比喻虽微贱,却是有用的东西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

大渐弥留

dà jiàn mí liú

大渐:病危;弥留:本指久病不愈,后指病重将死。表示病危将死。

成语出处

《尚书·顾命》:“疾大渐,惟几,病日臻,既弥留。”南朝·梁·萧统《文选·王俭〈诸渊碑文〉》:“景命不永,大渐弥留。”

按堵如故

àn dǔ rú gù

形容秩序良好,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与父老约法三章耳: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。余悉除去秦法。吏民皆按堵如故。”颜师古注:“应劭曰:‘按,按次第。堵,墙堵也。’言不迁动也。”

大缪不然

dà miù bù rán

大错特错,完全不是这样。同“大谬不然”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张敬修《文忠公行实》:“太师心知其事大缪不然,为解说于上,请以百口保其无他。”

黯晦消沉

àn huì xiāo chén

指湮没消失。

成语出处

蒋智由《序》:“凡有绝大之战争,往往赖有雄伟之文,淋漓之诗歌,而后其印象日留于国民心目之间。否则,不数年间而黯晦消沉以尽。”

黯然无色

àn rán wú sè

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,变得暗淡无光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郑燮《题画竹》:“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,使有枯木石而无竹,则黯然无色矣。”

百折不挠

bǎi zhé bù náo

成语正音

折,不能读作“zhē”或“shé”。

折:挫折;挠:弯曲。比喻意志坚强,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,毫不动摇退缩。 >> 百折不挠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汉·蔡邕《太尉乔玄碑》:“其性庄,疾华尚朴,有百折不挠,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。”

黯然神伤

àn rán shén shāng

成语正音

伤,不能读作“sānɡ”。

指心神悲沮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

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:“女更黯然神伤,泫然流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