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于泰山 阅读更多 关于 重于泰山 zhòng yú tài shān 成语正音 重,不能读作“重复”的“chónɡ”。 比泰山还要重。形容意义重大。 >> 重于泰山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
置若罔闻 阅读更多 关于 置若罔闻 zhì ruò wǎng wén 成语正音 置,不能读作“zhǐ”。 置:放,摆;若:好象。放在一边,好象没有听见似的。指不予理睬。 成语出处 明 朱国祯《涌幢小品》:“当中书言时,沈宜厉声力折,只因心中恼他,置若罔闻。”
一望而知 阅读更多 关于 一望而知 yī wàng ér zhī 成语正音 而,不能读作“ěr”。 一看就明白。 成语出处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又说了一回话,大约言语甜俗,意味粗浅,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。”
狰狞面孔 阅读更多 关于 狰狞面孔 zhēng níng miàn kǒng 狰狞:样子凶恶。形容面貌凶恶可怕 成语出处 毛泽东《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》:“如果民族资产阶级是同地主买办一模一样,以卖国贼的狰狞面孔出现,争取领导权的任务就大可取消,至少也可以减轻了。”
狰狞可畏 阅读更多 关于 狰狞可畏 zhēng níng kě wèi 狰狞:状貌凶恶。状貌凶恶,让人畏惧 成语出处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鹰虎神》:“郡城东岳庙,在南郭大门左右,神高丈余,俗名鹰虎神,狰狞可畏。”
诛心之论 阅读更多 关于 诛心之论 zhū xīn zhī lùn 诛:惩罚。指不问罪行,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。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。 成语出处 《后汉书·霍谞传》:“《春秋》之义,原情定过,赦事诛意,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,赵盾以纵贼而见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