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字成语

私仇不及公

sī chóu bù jí gōng

及:到。虽有私人仇恨而不伤害公家之事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哀公五年》:“私仇不及公,好不废过,恶不去善,义之经也。”

事无三不成

shì wú sān bù chéng

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三回:“常言道,事无三不成,你进洞两遭了,再进去一遭,管情救出师父来也。”

替古人担忧

tì gǔ rén dān yōu

为古人所遇到的困难、危险担忧、发愁。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愁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二十回:“我不信,打谈的吊眼泪,替古人耽忧,这些都是虚,他若唱的我眼泪出来,我才算他好戏子。”

事急无君子

shì jí wú jūn zǐ

谓人到紧急关头,就顾不得讲规矩、礼貌了。

成语出处
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:“邦杰道:‘好一匹马,不知何人的?如今事急无君子,只得借他来骑骑。’”

事后诸葛亮

shì hòu zhū gé liàng

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向春《煤城怒火》第二二章:“不是我事后诸葛亮,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,我们不拉出去,郭忠还可以存在,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。”

天高皇帝远

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

原指偏僻的地方,中央的权力达不到。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,遇事自作主张,不受约束。 >> 天高皇帝远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明·黄溥《闲中今古录》:“天高皇帝远,民少相公多。一日三遍打,不反待如何。”

桃李满天下

táo lǐ mǎn tiān xià

桃李: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。比喻学生很多,各地都有。 >> 桃李满天下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武后久视元年》:“天下桃李,悉在公门矣。”

摊书傲百城

tān shū ào bǎi chéng

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。

成语出处

北魏李谧博览群书,无意做官,将家产都花在收罗书籍上。经他细加审订的书有四千卷之多。他有句名言:“丈夫拥书万卷,何假南面百城!”意即只要有万卷书,又何必做管辖百城的官。事见《魏书·李谧传》。

始愿不及此

shǐ yuàn bù jí cǐ

始愿:当初的愿望。指事势的变化发展,并非起初所料想到的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:“孤始愿不及此。虽及此,岂非天乎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