诛暴讨逆 阅读更多 关于诛暴讨逆 成语拼音 zhū bào tǎo nì 成语解释 诛:讨伐。讨伐凶暴、叛逆之人。 成语出处 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便宜十六策·治军》:“治军之政,谓治边境之事,匡救大乱道,以威武为政,诛暴讨逆,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。”
诛锄异己 阅读更多 关于诛锄异己 成语拼音 zhū chú yì jǐ 成语解释 指消灭和清除在政治上反对自己或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。 成语出处 《梁书 止足 陶季直传》:“齐武帝崩,明帝作相,诛锄异己,季直不能阿意,明帝颇忌之,乃出为辅国长史,北海太守。”
死有余诛 阅读更多 关于死有余诛 成语拼音 sǐ yǒu yú zhū 成语解释 犹死有余辜。形容罪大恶极,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。 成语出处 宋·苏轼《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》:“臣等虽三尺之喙,日诵五车之书,反不如医卜执技之流、簿书奔走之吏,其为尸素,死有余诛。”
赏立诛必 阅读更多 关于赏立诛必 成语拼音 shǎng lì zhū bì 成语解释 指该赏的立即赏,该罚的一定罚。 成语出处 清·侯方域《豫省试策》:“赏立诛必,虽失十左氏无伤也;赏不立,诛不必,虽得十左氏无益也。”
禁暴诛乱 阅读更多 关于禁暴诛乱 成语拼音 jìn bào zhū luàn 成语解释 禁除暴行,诛杀叛乱。亦作“禁暴静乱”。 成语出处 汉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其强也,禁暴诛乱而天下服;其弱也,五伯征而诸侯从。”
口诛笔伐 阅读更多 关于口诛笔伐 成语拼音 kǒu zhū bǐ fá 成语解释 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。 成语出处 明·汪廷讷《三祝记·同谪》:“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富贵贪求,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,垄上璠间识者羞。
比屋可诛 阅读更多 关于比屋可诛 成语拼音 bǐ wū kě zhū 成语解释 比屋:一屋挨一屋,家家;诛:杀戮。家家都可杀戮,世风日下,恶人众多 成语出处 汉·陆贾《新语·无为》:“尧舜之民,可比屋而封;桀纣之民,可比屋而诛者,教化使然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