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谓式成语

天外有天

tiān wài yǒu tiān

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。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,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。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。亦作“山外有山”、“峰外有峰”

成语出处

《敦煌曲·何满子四首》其四:“金河一去路千千,欲到天边更有天。”

事与愿违

shì yǔ yuàn wéi

成语正音

与,不能读作“yǔ”或“yù”。

事实与愿望相反。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。

成语出处

三国魏·嵇康《幽愤》诗:“事与愿违,遘兹淹留。”

事必躬亲

shì bì gōng qīn

成语正音

亲,不能读作“qìnɡ”。

躬亲:亲自。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,亲自过问。形容办事认真,毫不懈怠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弗躬弗亲,庶民弗信。”

食指大动

shí zhǐ dà dòng

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,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。 >> 食指大动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楚人献鼋于郑灵公,公子宋与子家将见,子公之食指动。”

狮子大开口

shī zī dà kāi kǒu

比喻要价或所提条件很高。

成语出处

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12回:“狮子大开口,做一个门户势子,等候来人,上中下三路,皆不能出其匡郭。”

同声相应

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

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指志趣、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,自然地结合在一起。

成语出处

《周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。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

师直为壮

shī zhí wéi zhuàng

师:军队;直:理由正当;壮:壮盛,有力量。出兵有正当理由,军队就气壮,有战斗力。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,所向无敌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师直为壮,曲为老,岂在久乎?”

同气相求

tóng qì xiāng qiú

成语正音

相;不读作“xiànɡ”;同,不能读作“tònɡ”。

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。

成语出处

《周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。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

时不再来

shí bù zài lái

时:时机。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。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。

成语出处

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得时无怠,时不再来,天予不取,反为之灾。”

天理昭昭

tiān lǐ zhāo zhāo

昭昭:明显。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·吾与回也章》:“伊川有天理昭彰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