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谓式成语

一筹莫展

yī chóu mò zhǎn

成语正音

展,不能读作“zǎn”。

筹:筹划、计谋;展:施展。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,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。 >> 一筹莫展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宋史·蔡幼学传》:“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,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。”

音容宛在

yīn róng wǎn zài

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,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。形容对死者的想念。

成语出处

唐 李翱《祭吏部韩侍郎文》:“遣使祭斝,百酸搅肠,音然宛在,曷日而忘?”

血债累累

xuè zhài lěi lěi

成语正音

血,不能读作“xiě”;累,不能读作“lèi”。

血债:未报的杀人深仇;累累:形容很多。指杀人很多,罪恶极大。

成语出处

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二章:“这狗仗官势、血债累累的地头蛇,被暴怒的人们活活地埋进沙坑。”

薰莸异器

xún yóu yì qì

薰莸:香草和臭草。香草和臭草不能收藏在同一个器皿里。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

成语出处

清·王鸣盛《十七史商榷·新旧唐书》:“凡作史者,美恶必宜别卷,所以类族辨物,使薰莸异器,阅者一览可知。”

一锤定音

yī chuí dìng yīn

比喻做事干脆,说了算数。

成语出处

刘绍棠《小荷才露尖尖角》:“他不声不响,却是一家之主;女儿中意,老伴点头,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。”

薰莸无辨

xūn yóu wú biàn

薰:香草,比喻善类;莸:臭草,比喻恶类;辨:明察。分不清香草和臭草。比喻善恶好坏不分,是非混淆

成语出处

唐·陆贽《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》:“薰莸无辨,泾渭不分,二纪于兹,莫之能整。”

薰风解愠

xūn fēng jiě yùn

薰风:和煦的风;愠:怨恨。温和的风可消除心头的烦恼

成语出处

《孔子家语·辩乐》:“昔日舜弹五弦之琴,造《南风》之诗,其诗曰:‘南风之薰兮,可以解吾民之愠兮。’”

薰莸错杂

xūn yóu cuò zá

薰:香草,比喻善类;莸:臭草,比喻恶类;错:杂错。把香草和臭草夹杂在一起。比喻善恶好坏混杂不分

成语出处

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第一卷:“玉石不分,薰莸错杂。”

羊续悬鱼

yáng xù xuán yú

羊续,汉时官吏。羊续把生鱼悬于庭。形容为官清廉,拒受贿赂。 >> 羊续悬鱼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续为南阳太守……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,续深疾之,常敝衣薄食,车马羸败。府丞尝献其生鱼,续受而悬于庭;丞后又进之,续乃出所悬者,以杜其意。 《后汉书·羊续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