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第二个字是之的成语
桃之夭夭
成语解释
喻事物的繁荣兴盛。亦形容逃跑。桃,谐音“逃”。有时含诙谐义。
成语出处
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毛传:“桃有华之盛者,夭夭,其少壮也。”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诗云,‘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,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’宜其家人,而后可以教国人。”
行之有效
成语解释
之:代词,它,指办法、措施等;效:成效,效果。实行起来有成效。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,证明很有效用。
成语出处
西晋 张华《博物志 方士》:“皇甫隆遇青牛道士,姓封名君达,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,大略云……武帝行之有效。”
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
成语解释
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,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
成语出处
《礼记·经解》:“《易》曰:‘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缪以千里。’” 《魏书·乐志》:“但气有盈虚,黍有巨细,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。”
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
成语解释
用:任用;行:做,实行;舍:不用;藏:退隐。任用就出来做事,不得任用就退隐
成语出处
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唯我与尔有是夫。”
束之高阁
成语解释
高阁:储藏器物的高架。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着不用。 >> 束之高阁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《晋书·庾翼传》:“此辈宜束之高阁,俟天下太平,然后议其任耳。”
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
成语解释
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,扔掉又有点可惜。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,就此放手又舍不得。也形容进退两难,犹豫不决。 >> 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的成语故事
成语出处
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 裴松之注引《九州春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