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6:01

无为而成

成语拼音

wú wéi ér chéng

成语解释

指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不见而章,不动而变,无为而成。”

拭目而观

成语拼音

shì mù ér guān

成语解释

视:看待。把有这回事看得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。形容不当一回事

成语出处

宋·杨万里《上寿皇乞留张栻黜韩玉书》:“天下方拭目而观,非观朝廷也,观栻也。”

望尘而拜

成语拼音

wàng chén ér bài

成语解释

指迎候有权势的人,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。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。 >> 望尘而拜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潘岳传》:“与石崇等诌事贾谧,每侯其出,与崇辄望尘而拜。”

挺身而出

成语拼音

tǐng shēn ér chū

成语解释

挺身:撑直身体。挺直身体站出来。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,勇敢地站出来。 >> 挺身而出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旧五代史·周·唐景思传》:“后数日城陷,景思挺身而出。”

垂拱而治

成语拼音

chuí gǒng ér zhì

成语解释

垂拱:垂衣拱手,形容毫不费力;治:平安。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。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。

成语出处

《尚书·武成》:“谆信明义,崇德报功,垂拱而天下治。”

擦肩而过

成语拼音

cā jiān ér guò

成语解释

擦:挨。挨着肩而溜走。指没有抓住机会

成语出处
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2回:“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。”

易子而食

成语拼音

yì zǐ ér shí

成语解释

子:指儿女。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,城内粮尽,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。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。 >> 易子而食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易子而食之,析骸而炊之。”

同日而道

成语拼音

tóng rì ér dào

成语解释

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。同“同日而论”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:“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!”

顺时而动

成语拼音

shùn shí ér dòng

成语解释

顺应时势而行动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处,量力而行之,相时而动,无累后人。”

如斯而已

成语拼音

rú sī ér yǐ

成语解释

而已:罢了。就这样罢了,再没有别的。或只不过这样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孙皓问:‘卿字仲思,为何所思?’对曰:‘在家思孝,事君思忠,朋友思信,如斯而已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