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拼音查找

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

????:2020-06-03 14:54

耳食之论

成语拼音

ěr shí zhī lùn

成语解释

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。同“耳食之谈”、“耳食之言”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六国年表序》:“学者牵于所闻,见秦在帝位日浅,不察其终始,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”

伐冰之家

成语拼音

fá bīng zhī jiā

成语解释

伐冰,凿取冰塊。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,用以称达官贵族。

成语出处

《礼记·大学》:“伐冰之家,不畜牛羊。”郑玄注:“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。”

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

成语拼音

bǎi zú zhī chóng,zhì sǐ bù jiāng

成语解释

百足:虫名,躯干计二十节,切断后仍能蠕动。僵:肢体僵硬不能活动。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。

成语出处

三国·魏·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故语曰:‘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’,以扶之者众也。此言虽小,可以譬大。”

一家之说

成语拼音

yī jiā zhī shuō

成语解释

指有独特见解、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

成语出处

《旧唐书·陆贽传》:“听一家之说则例理可征;考历代所行,则成败异效。”

一饭之先

成语拼音

yī fàn zhī xiān

成语解释

时间上先吃一顿饭。指年龄比别人稍长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越语》:“寡人礼先壹饭矣。”

一目之士

成语拼音

yī mù zhī shì

成语解释

指见解片面,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·志雅堂杂抄》:“此书成于元代,道学之风甚盛,而能为是言,此是非之公也。近世一目之士,动以诋斥宋儒为莫逭之罪,亦愚甚矣。”

指顾之际

成语拼音

zhǐ gù zhī jì

成语解释

指:用手指;顾:回头看。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。比喻时间十分短暂

成语出处

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“俄见碧山出于远波……指顾之际,山与舟相逼,乃有彩船自山驰来。”

诛心之律

成语拼音

zhū xīn zhī lǜ

成语解释

诛心:凭推究别人动机来判定罪名。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

成语出处

鲁迅《忽然想到》:“心的反抗,那时还不算什么犯罪,似乎诛心之律,倒不及现在之严。”

卓伟之才

成语拼音

zhuó wěi zhī cái

成语解释

卓伟:卓越伟大。指杰出的人才

成语出处
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张温传》:“戴赫烈之宠,体卓伟之才。”

终身之忧

成语拼音

zhōng shēn zhī yōu

成语解释

指一生的忧虑

成语出处

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君子有终身之忧,而无一朝之患。故忌日不乐。”